一直以來我們擅長的銷售模式,是透過「200%的滿意」引爆「轉介紹」
後來我接觸了內容行銷,歷經一整年的苦心經營
收穫了「117萬曝光」與「7.47萬」的精準點擊
成功轉換了非常可觀的業績
這些操作,底層的邏輯就是
找到「流量」轉換成「存量」
再把「存量」透過「超黏轉介紹系統」不斷放大
形成正向的「增強迴路」
▍ 甚麼是增強迴路?
簡單來說,就是
「A讓B變強,B再讓A變強」
廣告 >> 獲客 >> 賺錢 >> 加強廣告
不斷的循環放大
健身 >> 自我肯定 >> 健身 >> 自我肯定
不斷的循環成長
流量 >> 存量 >> 流量 >> 存量 >> 流量
不斷的循環放大
你必須找到,能讓彼此變強的「雙向成長關係鏈」
▍ 你有甚麼「異於常人之處」?
其中的核心關鍵
仍然是你的「異於常人之處」
是獨有的技術?
還是超乎想像的服務?
或是你有一套獨一無二的商業模式?
在通訊業界,有一位我很敬佩的前輩
他人脈廣闊,可以更低的成本,翻修手機與各項設備
代表著他能用更高的價格,收到更大量手機
常常看他一天收10-20隻設備,為他帶來豐沛的「貨源」
加上他有著超強的「銷售技能」與「通路管道」
能夠消化大量收進來的庫存,加速周轉,打造優質「通路」
讓其他同行,望塵莫及
這便是典型的「異於常人之處」
你說,這你學不來?
那就來打造品牌吧!
▍ 建立品牌意識,才能刻入人心,形成印記
沒錯,經營十多年的我
見識到前輩的豐碩成績,認知到我自己不是這塊料
所以我不選這個戰場
而我選擇的是「200%的滿意」加上「專業口碑」
這兩件事,不論你在哪個行業,只要努力規劃、訓練,都能達到。
每一個品牌
都是由小做大,從0累積
你必須從現在開始「建立品牌意識」
打磨好自己的「專業」
找出觸動人心的關鍵的「服務」
透過不斷的曝光,堆疊出印象
就能累積成「品牌」
不斷不斷的重複執行
就能引爆「口碑複利效應」
專業就不用多說
想盡辦法學到「專業」讓自己能有一個服務專項,才能變現
「關鍵的服務」帶來「200%的滿意」「專業口碑」帶來「口碑複利效應」
湊齊這兩個元素,生意自然源源不絕
再把這兩個元素,包裝在「品牌」穿透人心,形成反射
就像,想到可樂,想到______
這就是品牌的力量
那甚麼才是「關鍵的服務」?
太抽象了吧
▍ 必須觀察出「關鍵時刻」,挖掘出「關鍵體驗」
我們的顧客
很常說「哇!手機跟新的一樣」
這就是「關鍵體驗」
透過長年的觀察
我發現
不論是維修、買配件、貼玻璃貼
顧客的核心需求就是「想變回新的手機」
換電池 想讓「手機電量恢復如新」
換保貼 想讓「破裂的膜恢復如新」
買手機殼 想讓「舊舊的殼恢復如新」
就要一個「新」的感覺
十年前,當我意識到這個關鍵體驗之後
每次我做完任何服務,都會把手機擦到「0指紋」
擦到客人覺得「太誇張了吧!」
貼完膜給客人看完,通常會東摸摸西摸摸,又沾染指紋
我還是會拿回來,擦乾淨,再交機
我就想透過超級服務
逼客人說出「哇!手機跟新的一樣」
而這只是我們服務的其中一個「關鍵體驗」
不論你在哪行業
都可以深度觀察
在哪一個時刻,顧客感受到甚麼?
找到他「心動的瞬間」
就能不斷地放大、擴張、複製,再次形成「增強迴路」
▍ 這些都需要打磨,需要時間,但一定有效
Step 1 努力學習找到「你的服務專項」
Step 2 不斷曝光,找到「第一批顧客」
Step 3 挖掘最重要讓人「心動的瞬間」好好發揮
Step 4 透過時間的堆疊,打造「口碑複利效應」
Step 5 找出「流量水源」,鞏固「存量容器」
Step 6 找到相互成長的關係鍊,建造超強「增強迴路」
一磚一瓦,不疾不徐,耐心打磨
不論你深處哪個行業,都能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商業帝國